1. <td id="doql9"></td>
        <tr id="doql9"><strong id="doql9"><listing id="doql9"></listing></strong></tr>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聲音    返回上級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如何發展?這些省份已出規劃

        發布時間:2021-11-23       來源:中國旅游報 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官網       瀏覽次數:1896 次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其后,部分。▍^、市)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相繼出臺。

        “十四五”時期,各地文化和旅游如何發展?


        北京: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率先實現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服務保障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和重大國事活動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作用持續增強,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規劃》明確全面推進繁榮首都文藝舞臺、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典范之城、優化高品質旅游供給結構、提升旅游產業現代化水平、構建文化和旅游現代化治理體系、推動文化和旅游區域合作、開創文化和旅游對外合作新格局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出,積極策劃代表國家形象、體現首都特色的大型實景旅游演藝項目。推動國家美術館、國家工藝美術館等國家“文化重器”落戶北京。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規劃建設。加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積極拓展旅游業態領域,打造國際化旅游公共服務環境。推進旅游要素品質升級,激發旅游產業市場活力,全面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治理,強化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推進文明旅游。加快京津冀文化旅游圈和特色旅游協作區建設。提升首都文化和旅游影響力,促進入境旅游恢復發展,穩妥有序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兩區”建設。

        《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一軸、四極四帶、多板塊”的文化旅游空間格局!耙缓恕敝笇⒗铣墙ㄔO成為國際一流文化旅游典范區,“一軸”指打造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四極”指構建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首鋼、奧林匹克中心區四大文化旅游增長極,“四帶”指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休閑帶、長城文化旅游休閑帶、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休閑帶、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多板塊”指打造盧溝橋—宛平城紅色旅游、京西文化景觀區域、燕山文化景觀、房山文化景觀、通州運河、懷柔雁棲湖等休閑旅游板塊。(中國旅游報記者 沈嘯)


        陜西:建設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區、革命文化繼承弘揚樣板區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陜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旨在加快推動陜西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陜西文化強省建設。

        《規劃》由背景形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規劃保障4個部分組成,包含9項重點任務、8個專欄,系統闡述了陜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基礎、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以及機遇挑戰!兑巹潯肪o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文旅融合4個方面,提出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文旅創新、完善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和旅游推廣9項重點任務,統領陜西文化和旅游發展大局。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即陜西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區、革命文化繼承弘揚樣板區!兑巹潯芬躁兾髯匀坏乩砗腿宋木坝^空間分布為依托,統籌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提出構建“一核四廊三區”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兑巹潯愤從加強黨對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組織實施、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政策支撐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中國旅游報記者 任麗)


        河北:推動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建設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河北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實現跨越發展,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突顯,文化創新發展新高地、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新樣板、國際知名的旅游度假休閑目的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規劃》提出,要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工程,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建成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推進山地旅游、濱海旅游、草原旅游、溫泉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湖泊旅游等主題型旅游產品發展,加快推出一批生態旅游產品和線路。同時,提升旅游要素配套,挖掘提升“燕趙美食”,推出多元住宿產品,大力開發文創和旅游商品,打造旅游演藝精品。

        《規劃》還提出,要構筑文化和旅游發展新優勢,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環京津世界級文化和旅游高地;聚焦雄安新區建設,打造全國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高地;抓住冬奧會契機,打造國際冰雪運動高地。深化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在旅游要素發展中融入河北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資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持續推進“文旅+”“+文旅”戰略實施,拓展發展領域,形成一批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體、產業集群。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創新,改造升級傳統文化和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智慧旅游景區、虛擬景區、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消費新業態;大力引進免稅購物、文化餐飲、醫療養顏、郵輪等領域的國際品牌和機構。(中國旅游報 任英文 高越)


        遼寧:2025年初步形成東北亞休閑旅游目的地

        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遼寧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芬愿哔|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遼寧文化和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到2025年,遼寧全省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顯著提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優質精神文化產品供給日益豐富,遼寧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凸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實力競爭的強大動力、重要支撐,初步形成東北亞休閑旅游目的地,向世界知名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邁進。

        《規劃》圍繞實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推進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完善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擴大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等“一個工程、七項任務”,優化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布局,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做出具體安排。同時,設計9個專欄68項重點工程項目作為《規劃》實施的主要抓手。

        《規劃》出臺后,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專項規劃,健全“十四五”規劃體系和實施機制,推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中國旅游報 周鳳文 吳越)


        吉林:加快建設旅游強省,發展冰雪、避暑雙產業

        11月19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金旭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金振林介紹相關情況。

        據介紹,《規劃》在發展基礎方面,系統回顧總結“十三五”期間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績,客觀分析研判“十四五”時期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在總體要求方面,對標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部署,闡述“十四五”時期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明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文旅融合提升、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5項基本原則,提出“建設旅游強省、冰雪經濟強省成效顯著,為建設文化強省遠景目標奠定基礎”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的量化指標。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在旅游產業方面,吉林將從構筑雙循環旅游新格局入手,持續提升避暑休閑游等新產品、新業態供給質量,不斷激發行業整體創新發展活力,有效推進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在冰雪產業方面,科學優化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積極打造全鏈式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冰雪主題文旅項目和具有市場引領力的冰雪品牌產品,推動冰雪旅游等向高質量、高端化發展。在文旅融合方面,重點推進業態融合、產品融合等,依托文化資源打造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品位,切實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吉林將以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化旅游“雙線”空間布局,建設冰雪、避暑雙產業,構建“長春—長白山”雙門戶,強化“清爽吉林·22℃的夏天”和“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雙品牌,堅持文化和旅游互補,冰雪與避暑互濟,堅持全域開發、全季挖潛、全鏈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徐子沂 中國旅游報記者 劉玉萍)


        黑龍江:努力建成國際冰雪旅游度假勝地、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自駕和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一個工程、六大體系”取得明顯進展,文化鑄魂賦能和旅游綜合帶動作用全面凸顯,文化和旅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邊疆特色文化更加繁榮,新興文化業態加快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強省建設穩步推進。中國冰雪旅游目的地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國際冰雪旅游度假勝地、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自駕和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生態旅游首位度顯著提高,旅游強省加快建設。

        《規劃》提出,到2025年,現代文化和旅游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到4%,主營業務收入百萬元級的“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文化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度不斷提高,接待國內外游客數量、旅游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F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日益完備,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有序,市場在文化和旅游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市場監管能力不斷提高。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體系更加成熟,實施一批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設立3—5個境外黑龍江文化旅游推廣中心。

        《規劃》提出,到2035年,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成為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支撐,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新時代文化體系基本建成,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建成產品多樣、業態多元、品牌知名、基礎完善、服務優質的國際冰雪旅游度假勝地、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自駕和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經濟總量、旅游市場規模、旅游消費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中國旅游報記者 李鳳)


        上海: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設

        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設,提升文化大都市吸引力。

        規劃提出,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發揮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優勢,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提高對外文化開放合作水平,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為契機,推進文化國際交流合作和旅游擴大開放,在文化設施、非遺保護、文化旅游等領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合作交流,進一步豐富文化交流合作內容。

        規劃還提出,要提升市民游客獲得感,提升旅游供給品質,打造都市旅游目的地主題精品,建設國際和民族品牌云集的旅游時尚消費區、動靜相宜的康養旅游度假區、寓教于樂的科技研學旅游區等。要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旅游集群、以“建筑可閱讀”為標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以水鄉古鎮為核心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充滿動感的品牌節展賽會旅游集群、充滿活力的演藝創意文化旅游集群。要優化城市旅游新空間,建設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打造若干個千萬級流量旅游入口,建設好金山濱海、臨港滴水湖、吳淞郵輪旅游度假區,完善東平、淀山湖等旅游度假區功能。要強化旅游樞紐門戶功能,建設國際旅游重要門戶,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旅游交流合作,積極拓展和延伸“一帶一路”郵輪航線,支持旅游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設立旅游分部、跨境平臺。(中國旅游報特約記者 丁寧)


        江蘇:打造水韻人文魅力充分彰顯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優質便捷高效,文旅產業支柱性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大眾旅游、智慧旅游蓬勃發展,形成更多主導性“江蘇標準”,推動江蘇成為水韻人文魅力充分彰顯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規劃》明確,要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推進旅游為民、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推進文旅融合、激活發展新動能,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新階段、新征程中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努力讓江蘇成為令人神往的“詩和遠方”。

        《規劃》提出,要以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為民惠民、堅持創新引領、堅持融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為原則,從優化文化和旅游發展布局、深化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利用、持續提升“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影響力、大力發展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有序等方面發力。

        《規劃》還列出了“十四五”時期江蘇文化和旅游重點項目表。(中國旅游報 邰子君)


        浙江:建設未來旅游先行地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浙江省旅游業將處在現代化的開啟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浙江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把浙江人文優勢與生態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優勢,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旅游品質、拓展旅游市場、擴大旅游消費、壯大旅游經濟,用旅游載體講好浙江故事,促進共同富裕,努力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貢獻力量,為全國旅游現代化建設貢獻經驗。

        《規劃》提出,浙江省旅游業“十四五”主要發展目標為進一步優化布局、完善結構、提升能級,加強優質旅游產品供給,激發旅游消費市場活力。形成現代旅游業體系,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建成數字旅游示范省,建成旅游富民示范省,建成全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樣板地,建立省域旅游現代化治理體系。到2025年,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旅游經濟強省,各項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努力成為長三角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未來旅游先行地。

        《規劃》明確以數字化引領改革創新、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生態為底色的特色旅游、提升旅游供給品質、拓展旅游消費市場、提高旅游國際化水平、優化現代旅游公共服務、構建省域旅游現代化治理體系8個重點領域的40項具體工作為重點任務。(中國旅游報記者 靳暢)


        福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

        據介紹,《規劃》系統闡明了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提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優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供給、做優做強文化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旅游主導產業等9個方面37項任務,篩選梳理79個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點項目。

        《規劃》明確,到2025年,福建文化強省建設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文化和旅游領域高質量發展超越邁出重要步伐,宣傳思想工作、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基本形成,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在全國的位次明顯提升,福建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更加凸顯。到2035年,文化和旅游領域高質量發展超越全面實現,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全面建成。

        《規劃》提出,堅持“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發展理念,推進旅游為民、實施旅游帶動,推進文旅融合、實施創新發展,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融合,新增一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市、區)、福建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推進全域生態旅游提檔升級,加快培育旅游新興業態和跨界領軍企業,打造“萬億級”旅游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旅游主導產業。到2025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數超過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1%。(中國旅游報 李金枝 唐小莉)


        江西:打造紅色旅游首選地、最美生態旅游目的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地

        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力爭達到5%;旅游接待總人次達到10億,旅游總收入達到1.2萬億元;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達到5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數量達到15家。

        《規劃》明確了江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的目標體系,即1個總體目標、6個具體目標?傮w目標為到2025年,贛鄱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日益豐富,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加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成為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重要基地。6個具體目標為贛鄱文化引領力實現新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得到新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取得新進展、文化產業競爭力取得新優勢、旅游業貢獻度達到新水平、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其中明確,新增一批富有贛鄱特色的高品質國家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把江西省打造成為紅色旅游首選地、最美生態旅游目的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地,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規劃》明確了“一個工程、八大體系”重點任務,即實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構建新時代文藝創作體系、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完善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廣體系、建設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體系、建立文化和旅游現代治理體系。(中國旅游報記者 周晨)


        湖南:努力建成全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文化強省和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努力建成全國文化高地、全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內外著名旅游目的地,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貢獻標志性成果。

        《規劃》提出,未來5年,湖南將通過構建“554”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即:長株潭、環洞庭湖等五大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板塊,湘贛邊區紅色旅游聯動區、湘鄂贛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聯動區等五大省際文化旅游聯動區以及湘江文化旅游走廊、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等四大文化旅游走廊),推動文化和旅游差異化、特色化、均衡化、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質升級“快進慢游”旅游交通網絡,建設全域旅游生態景觀公路?茖W規劃建設自駕車房車旅游營地,推進鄉村旅游公路建設,加快鄉村旅游驛站建設,完善旅游綠道體系。

        《規劃》明確,增強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發展文化和旅游新產品新業態,豐富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健全現代文化和旅游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確保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增加值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培育開放多元的文化和旅游市場,鼓勵實施景區公眾免費開放日等措施,推動文化和旅游消費便民惠民,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未來5年,湖南將開創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新局面,實現“1+1>2”的效果,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文旅融合IP培育工程、旅游演藝精品創作工程等。(中國旅游報記者 高慧)


        海南:構建國際知名度假天堂、康養天堂、購物天堂和會展高地

        《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廣電體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明確了海南旅游發展目標,即立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圍繞初步建成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發展目標,構建國際知名度假天堂、康養天堂、購物天堂和會展高地,將旅游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到2025年,力爭實現旅游總人數11000萬人次(年均增長率11%),旅游總收入1800億元(年均增長率15%),入境游客260萬人次(年均增長率63%)。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海南將抓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等的落實。積極推廣自由貿易港的稅收優惠和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政策,吸引國內外旅游文化廣電體育相關企業落戶。加強旅游業發展高質量指標體系研究,出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規劃》提出,海南將從供給側、需求側、加快全域旅游發展三個方面,支撐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際知名度假天堂、康養天堂、購物天堂和會展高地。在提升供給側產品品質方面,海南將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項目,擴大中高端旅游消費,優先發展購物旅游等五大重點旅游產品,創新發展會展旅游等八大特色旅游產品,升級夜間旅游等旅游供給。(中國旅游報 林雯晶)


        貴州:2035年初步建成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访鞔_,到2025年,全省旅游產業綜合實力實現大提升,全省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在2019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經濟效益實現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費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奮力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推動貴州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到2035年,初步建成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

        《規劃》從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黔系”文化產業體系、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業發展支撐體系、全面推進旅游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對外開放交流與合作、構建全域發展的新格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貴州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四新”抓“四化”,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突出“五個更加”,努力實現“兩大提升”,大力實施“四大行動”,全面推進旅游產業化進程。(中國旅游報 梁書霞)


        寧夏:全力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穱@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壯大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旅游業、推進文化和旅游全業態融合、構建旅游市場營銷體系、提升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水平、完善市場治理體系、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任務,系統謀劃了寧夏“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的總體布局。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寧夏旅游業將實現資源有效整合、產品不斷創新,推動以黃河文化、星星故鄉、酒莊休閑、紅色主題、動感體驗、長城遺址為代表的六大品牌實現創新發展。大幅提升旅游功能和服務能級,全力把寧夏打造成為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轉站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接待游客人數力爭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

        《規劃》提出,要優化旅游業發展布局,加快構建“一核兩帶三片區”發展格局,建設沿黃地區文化旅游發展核心區、黃河文化旅游帶、賀蘭山文化旅游帶以及沙湖文化旅游片區、沙坡頭文化旅游片區、六盤山文化旅游片區。要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推進全域旅游快速發展,推動旅游全產業發展,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區,重點打造“黃河”“葡萄酒”“枸杞”“長城”“大漠星空”等文化主題酒店、品牌民宿,積極實施“文化+餐飲+旅游”工程,將歷史文化、鄉風民俗、自然生態等元素與餐飲相結合,積極促進旅游商品設計與研發,豐富旅游娛樂體驗產品。

        《規劃》還提出,要建設文化和旅游融合精品項目,推進黃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建設。要促進文化和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通過“文化做內容,旅游做市場”,催生新業態,創造新價值。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供給,打造“鄉村微度假”品牌。要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消費,推出消費惠民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中國旅游報 王濤)

        分享到:
        国产一级片